倫敦顯然已被安東尼•葛姆雷 (Antony Gormley) 侵佔︰看看在黑瓦德畫廊 (Hayward Gallery) 前因他的展覽而大排長龍的觀眾,絡繹不絕的人氣足以媲美去年最風靡英國的藝術項目——架放在泰特現代藝術館 (Tate Modern) 內的螺旋滑梯;再看看站立在倫敦市中心主要建築的屋頂、 “行走”在公共人行道上的裸男雕塑——“救助熱線”自此鈴聲不斷,因為人們擔心“那個人”會馬上從高處跳下來;報紙、雜志、電視和電台近日對安東尼•葛姆雷 (Antony Gormley) 的報道近日也是鋪天蓋地。有人戲稱安東尼•葛姆雷 (Antony Gormley) 的雕塑群為“軍隊”,只是無論“空襲”也好、“巷戰”也罷,民眾非但沒恐慌得四處逃竄,反倒齊齊擊節嘆賞。
安東尼•葛姆雷(Antony Gormley)1950年出生于倫敦,是英國當代著名雕塑大師,曾獲得1994年特納獎(Turner Prize)和1999年英國倫敦南岸視覺藝術獎(South Bank Prize for Visual Art),因創作英國最著名的公共雕塑——北英格蘭的地標《北方天使》(Angel of the North)而蜚聲國際。中國觀眾對他的關注則更多地始于2003年3月至2004年1月由英國文化協會(British Council)主辦、安東尼•葛姆雷(Antony Gormley)主導並與中國民眾一起合作的大型雕塑巡回展《土地》(Asian Field)。
在過去的一個月里,題為《視界》(Event Horizon) 的安東尼•葛姆雷 (Antony Gormley) 的雕塑群可謂城中大熱話題,“無處不在”也因此成為英國媒體為之使用最多的形容詞。在南岸區 (South Bank) 的周圍,滑鐵盧橋 (Waterloo Bridge) 的南北兩側,伊麗莎白女王音樂廳 (Queen Elizabeth Hall) 和共濟會會堂 (Freemason's Hall) 的屋頂,31座真人大小、以身材頎長的藝術家本人為原型鑄成的鐵像,分布于黑瓦德畫廊 (Hayward Gallery) 方圓一英里內的等20余處公共場所。
除去“人和空間的關系”的解讀外,安東尼•葛姆雷 (Antony Gormley) 的醉翁之意這回似乎正寓于這“無處不在”中。雕塑被置于不同地點的不同角度,靜止著,審視著,一群仿佛赤條條無牽掛的無表情鐵像,面對著一群行色匆匆的血肉之軀。前者出其不意地出現,攔截著後者的腳步與目光,強迫性的停頓與間斷似乎發出與高更 (Paul Gauguin) 曾有的同樣的質問︰我們從哪里來?我們是誰?我們往哪里去? (Where Do We Come From? What Are We? Where Are We Going?)
同樣的質問在三個星期後又發生在黑瓦德畫廊 (Hayward Gallery) 內,從5月17日到8月19日,名為《盲光》(Blind Light)的安東尼•葛姆雷 (Antony Gormley) 作品展在這里舉行。這是迄今為止藝術家舉辦的最大規模的室內展,包含了1979年到2007年間的雕塑、繪畫、攝影及裝置作品等。
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此展覽的主打作品、應畫廊之邀而創作的裝置作品《盲光》(Blind Light)——一個長10米、寬8米、高三米的充滿蒸汽的玻璃房,依舊是以安東尼•葛姆雷 (Antony Gormley) 為模型灌鑄的雕塑矗立在中央。觀眾身處的環境由城市被置入到了這個霧靄重重,能見度只有兩英寸的空間里,方向感隨著視覺能力的喪失而殆盡,人們四處摸索,建築空間作為掩體的保護此刻只會令人更加無所適從。這種幽閉感會讓人變得沉靜釋放,也會讓人不勝免惶恐,但無論怎樣,“出口”將毫無疑問地成為所有人的終極目標。
安東尼•葛姆雷 (Antony Gormley) 作品的概念從來都是簡單直接,卻總帶給觀眾深層的質疑與思考。他以自己為模具制成雕塑,並以此為出發點探索身體與空間的關系,探討人類的普遍經驗達成形而上境界的可能性,他一直站在當代人體雕塑創作的前沿,並如同這次展覽中所看到的,在原有創作的基礎上不斷煥發新的活力。
倫敦藝術大學授權香港及澳門唯一招生代表處 | ||
香港及澳門 電話:(852) 3426 8000 WhatsApp︰(852) 5722 6611 郵箱:ualhk@chamberlain-edu.com | marketing@artsuniversity.com.cn |
廣州 電話:(020) 8760 0086 郵箱:arts@arts-edu.com |
網站版權歸屬廣州天麟教育顧問有限公司 英文網址:www.arts.ac.uk | 網站地圖 |